亚洲高清国产视频_在线观看黄色片_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洪_在线毛片网_免费久久精品国产片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亚瑟妓

福州蘇氏傳媒有限公司官網
聯系熱線:13509360555 網址:www.midebike.cn 2025年04月22日
財富人物

林華東 走出大山的教授

作者:蘇天才

      這次有幸參加進德村《箭竹長青》一書的采風活動,意外地與多年老朋友林華東在他的老家相遇。驚喜之余,又意外地獲知他這次回鄉是受鄉親之邀,為《箭竹長青》這本書把脈定調。因為有他坐鎮,接受采風團采訪的組織者心里才會更為踏實。果不其然,在他和組織者的協調下,采訪非常順利,圓滿落幕。《箭竹長青》這本書是由散文、詩歌、報告文學等部分組成的,采訪的對象也比較繁雜,有風物傳說、土樓遺址等三十幾個選題,選題中我特別看中“鄉賢采訪”一欄,因為里面有我交往多年的林華東教授。 我在心里說,我今天的采訪對象就是他了。那么,教授林華東到底是何許人也?細事慢說,有分教,且看山泉涓涓流,不誤禿筆細細書。


一、山有箭竹初長成


      站在我面前的林華東,穿著十分樸素,但見他腳穿一雙黑色運動鞋,上穿一件紅藍白相間的T恤衫,下穿一條深藍色褲子,顯得精神干練。而他的長相也頗有個性,中等個頭,小腹微凸,寬額頭,鬢角斑白的頭發保留著二八分發型,圓潤的鼻頭顯示著一種自信和風度;為人溫和,篤定從容,臉上時常掛著親切的笑容。別看他已是接近古稀之年,但走起路來依舊腳下生風,說起話來快人快語,一點也不顯老。這或許是故鄉山水養人的緣故。說起他這人快人快語,這里有個小插曲,當時我想采訪林華東,又怕被別的文友搶了題,就在與之閑聊中正兒八經地對他說:“林教授,咱先‘加定這’(閩南話),我來采寫您!”只見他不假思索就一口應承下來,也不怕我把他給寫砸了,這就是我眼里的好朋友林華東,性格直。

      咱們言歸正傳,先說說林華東的成長之路。林華東出生于農歷一九五五年七月初八的進德村田頭埔。祖父輩是農民。父親林淡水出生后祖父母很疼愛他,讓他在村里讀了三年私塾,又接著到國民學校讀了四年級。因為家窮,父親就輟學回家種田了。后來,為躲避國民黨抓壯丁,祖父東借西湊經費,讓父親升入藍田國民中心小學讀五年級。小學畢業后他考上了崇德中學。但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家里缺乏勞力,家境窘迫,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餓著肚皮的父親只能邊讀書邊幫家里干農活。農忙季節還多次跟隨祖父到漳州角美為人耕田、插秧做幫工,賺取一點辛苦費。在崇德中學,父親認識了從香港歸來的共產黨員蔡勛(又名蔡重明)老師,加入蔡勛擔任班主任的閩粵贛邊區縱隊第八支隊四團黨政干部訓練班,后被派往漳平縣開展地下工作,從此走上革命道路。母親劉雪玉沒有讀過書,但賢惠聰穎堅毅。解放后,父親因為是家中的老大、祖父母的依靠,就選擇了回鄉從事教育工作。林華東告訴我:“我其實是出生于革命家庭,父親的執著謙和、母親的智慧寬容一直沐浴著我的心靈。”

      林華東這句話似乎觸動了我的某些聯想。噢,想起來了,是常常掛在“箭竹”人嘴上的竹子。據說,“箭竹”是進德的最早地名,林氏開基祖子仁題寫“德業日進”,遂稱“進德”。我這里提到的“箭竹”就是指的進德。竹子似乎是箭竹人的最愛,一旦離開了竹子,箭竹人的心里似乎缺少了什么。你看,撲入我們眼簾的不管是門前屋后、溝溝坎坎,還是公路沿途兩邊、山梁脊背,到處都是青翠欲滴的竹林。竹子代表堅忍不拔、忠貞不渝,是箭竹人處世哲學的真實寫照。你看一眼竹子,就知道了箭竹人的心靈所在,就讀懂了他們靈魂深處所隱藏的積極進取的正能量。

      林華東老屋的門前屋后也栽有成片的竹子,英姿挺拔、郁郁蔥蔥,惹人喜愛。林華東和他的老同學蔡芳本還有本人都分別在這片竹林里留下了寶貴的合影。這片竹林這么茂盛,究竟栽于何時?我忍不住問了身旁的林華東。他說:“老家的這片竹林叫毛竹。據母親所述,房前屋后的竹子是解放后移植來的,母親親手參與了移植。毛竹制成成品是生活的重要器具,竹筍一般受保護,不輕易挖掘。無論是冬筍還是春筍,特別是春筍,那是不允許隨便挖取的,哪怕是困難時期。進入21世紀,生活走好,竹林旺盛,挖些冬筍春筍補充食品,成為正常的事。但不會拿去買賣。”你看,林華東的一個不識字的老母親愛護竹子都愛到了這個程度,真是愛到了骨子里頭了。這不禁讓人感慨:唉!生長在箭竹村的竹子的命真好!

      1962年,林華東隨母親到父親擔任校長的潘田小學讀書。1967年夏季,因停課鬧革命,他又隨母親回到家鄉,回到他最為熟悉最為鐘愛的老屋,回到承載著他兒時諸多美麗夢想和歡樂的地方。林華東從小就身體羸弱,疾病纏身,所以,他得到家人更多的關愛。據他母親說,他的祖母很疼他,譬如摔破碗、踩死鴨雛等錯事,都不舍得罵他打他,幾位叔叔嬸嬸和他大哥也都呵護著他。

      林華東說,重返家鄉的那段日子是他最快樂的時候。他家就在小學旁邊,每每吃完晚飯,就招呼上小朋友在操場上玩捉迷藏、“抓人救國”、 “挖地洞”、“ 跳格子”,或躺在學校旁邊的山坡上數星星看月亮。他說讓他終生不忘的一件事是,那年夏天他和玩伴們一起到 “橋亭”泅水,那時水比現在深得多。他一不小心就掉到深水窟里,幸好抓到一根木頭才浮起來。小伙伴們把這事告訴他母親。他母親嚇壞了,從此就不再讓他近水。

      山里的孩子想要走出大山,唯一的途徑就是進學校讀書,靠知識改變命運。1969年他在進德小學復讀,1970年春季進入藍田學校附中讀初中,1972年春季進入長坑中學(崇德中學)讀高中,1974年7月畢業。他從小學到高中,學習成績一直都很優秀,也一直擔任主要班干部。小學做過班長、少先隊大隊長,中學一直擔任學習委員。小學評過三好生,初中時作為“三代會”的代表到過安溪縣城參加縣三代會。你看看,這林華東從青澀少年開始就無不滲透著房前屋后竹的靈氣,竹的魂魄,高高地站在了作為學生求知欲的制高點。他在那個年代就被不同年段的老師刻上了敏而好學、品學兼優的時代印跡。他成了那個時代的“弄潮兒”。很顯然,文革時期的“交白卷是英雄”、“不讀ABC,照做接班人”的不正邪風并沒有影響到他的求學之路。否則,我們現在見到的林華東可能就是一個行走在鄉間阡陌上的普通鄉民。

      一個優秀的學生,在求學的路上不會僅止于課堂上的知識,他會把眼光放到更廣闊的課外書籍里,吸收更豐富的知識營養,以開闊知識視野,林華東也不例外。他告訴我說,他的父親是參加過解放戰爭的離休干部,給了他堅持進步的理念。小時候在家里,他比其他同齡人幸運的是有許多書可看。如《紅旗飄飄》《紅日》《紅巖》《紅旗譜》《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西游記》等。這些書籍奠定了他人生追求的方向:那就是穿上軍裝扛起槍,成為一個保家衛國的革命軍人。可惜后來因為體檢不合格未能實現從軍之愿,這成了他一生中的一件憾事。但他最終還是繼承了父業,和大哥、侄兒、女兒等共同圓了父親的泉州市百年“教育世家”之夢。

      其實,在求學的路上,林華東與同齡人一樣,并非一帆風順,也經歷過曲折的心路歷程。1974年高中畢業后,不能接著上大學,他就回到家鄉,在進德學校擔任民辦教師。1975年,上級在進德學校設置初中班,他成為第一屆初中班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他教出了許多優秀學生。譬如現任福建省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民進福建省委會專職副主委林全金就是當年第一屆學生。文革期間,很多優秀老師被下放到農村、工廠、軍墾農場等地從事體力勞動,學校師資短缺,代課、民辦教師就是那個時代的“畸形”產物。當然,不得不說的是,當年那些個代課、民辦教師在那個時候是發揮重大作用的,他們讓課堂重新傳出了瑯瑯書聲,讓綠茵茵的操場上重新煥發了勃勃生機。嚴格意義上說,是這群沒有入過大學門檻接受良好教育的 “半拉子”老師填補了師資短缺的空白。他們居功至偉,值得后人尊敬。

      林華東那個時候年輕,精力充沛,渾身散發著青春氣息。在教課之余,他參加了一項特別有意義的事,他笑稱為“那段難忘的日子”。什么日子?他笑著告訴我說,他在鄉賢林水成的招呼下,參加了業余耕山隊,負責進德山林保護。當時正值文革后期,他利用業余時間與耕山隊員走山涉水,觀察山林情況;進門入戶,檢查是否有偷伐現象。每逢墟日前夜,他就與隊員們帶個草席,鋪在村口橋亭的橋面上守夜,以防個別違紀村民將偷砍來的杉樹運出村到集市上出售。兩年半的時間,他與橋亭結下了很深的緣分,與家鄉父老結下了深厚情誼,至今難以忘懷!

      林華東口中的橋亭,指的就是村里始建于宋代的瑞云橋,明代四大書法家之一的張瑞圖曾在橋亭上題寫“津梁大千”四個峻峭勁利的牌匾,懸于梁上。只可惜,該題字毀于文革。進德是安溪的邊陲,地處中部偏西,隱于峰巒疊嶂、奇峰毓秀的重重大山之中。這里有傳說中羅隱到過的“香村”,有保存完好的林氏開基祖殿頭祖祠,有黃氏福昌祖祠,有李氏族人所建年代久遠的兩層方形尚德土樓,有流傳久遠的南音古樂,有深受海內外青睞的進德花燈,有氣勢宏偉令人嘆為觀止的用一顆九人合抱的大松柏鋸成的九根大梁建造的鄉村大劇院。走進進德,你聞到的一定是含有遠古而來的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的氣息。相信林華東也是帶著這種氣息走出大山的。林華東是1977年3月進入福建師范大學中文系的。能離開農村到省城深造,他的心里別提多高興了。但他心里始終有一種不為人理解的戀鄉情結,他認為在“中榜”之前,自己已經做過兩年半的民辦教師了,他想學成歸來后,要為家鄉的教育事業做些貢獻。也因為基于這個理念,在填報志愿時,他的第一志愿就毫不猶豫地填報了福建師大,第二志愿填報廈門大學。以至于在縣城參加面試時,廈大招生老師專門找上他,詢問他有這樣好的成績為何第一志愿不填報廈大?林華東笑著回答,他沒參加高考前就已經是一個民辦教師,首選師范大學可能更保穩些。大學畢業時,他就把行李一步到位直接托運回家。后來才知道自己被分配到泉州工作。

      我笑著問他,您這輩子應該走了不少地方,為什么還這么割舍不下故鄉?難道這里有您熱戀的情人?

      他也微笑著回道:“我很幸運,工作期間我除了為閩臺高等教育合作多次奔走兩岸,還到過歐美澳加東南亞,增長了許多見識;但是,最難以割舍的還是家鄉的橋亭。人在天涯,心戀故土。我每次回家時,橋亭都是我第一站必停留的地方,是我真正日思夜想的知心‘愛人’。”說到愛人,這里還真就不能省略了這一筆。說起林華東的婚事,還真不是花前月下談來的。他是經人介紹,與愛人許端英于1982年國慶節結婚的。許端英祖籍安溪縣雅興村,跟隨父母在惠安生活。父親是惠安一中高中部知名歷史教師;母親在惠安任小學教師,知書達理遠近聞名。許端英勤奮賢惠,是當時惠安信用社的會計尖子,參加福建省專業技術大賽獲過一等獎。結婚四年后,就調到泉州信用社工作,從基層信用社會計、主任到聯社總稽核、副主任、監事長兼紀委書記,直到退休。許端英端莊善良,又幽默風趣。我們幾個人分別與林華東合影的時候,她就站在一旁,見我們合影完畢,就笑著說:“我也要和我家老頭子合一張影,結婚這么久了,我們還沒有在老家屋后這片竹林里合過影。今天是個好日子,不能白白浪費了眼前這片美麗的竹林。”話音剛落,就引得大家一陣開心大笑。林華東偷偷告訴我,幾十年來,他這位牽手不僅是他生活的呵護者,還是他的作品的第一讀者。《父親的精神》《母親的菜園子》《丈姆情懷》(均刊于《泉州晚報》)、《母親心中的路》(刊于《福建日報》)、《母親、古厝與翠竹》(刊于菲律賓《商報》)都有她參與文字修飾的痕跡。真是伉儷情深!

      行文至此,該把話鋒轉到他的教學生涯,窺探一下他在教育戰線上所取得的豐碩成果和學術貢獻。


二、學海揚帆抒鴻志


      林華東走上大學講臺的時候還是一個二十來歲的毛頭小子,是一位剛走出大學校門就又踏入大學校園的年輕教師。1980年春,林華東到泉州師范大專班報到,經歷了1981年大專班成為泉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00年春升格為本科大學的兩大轉折。直到退休,他在這里工作了整整36個年頭。從黑頭發的帥氣年輕小伙變成滿頭海棠花的老頭,他無怨無悔地把青春和智慧都貢獻給了他一生中為之鐘愛為之追求的三尺講臺,可謂桃李滿天下。我們以時間為軸線,理順一下他的教學軌跡,就可以清楚地知道他在教育戰線上的奮斗之路。1980年,他在中文系教現代漢語課,并兼任1979級班主任。1981年學校經教育部批準正式命名“泉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每個系設立一個輔導員。他兼任中文系輔導員。1979級畢業后他又兼任1981級班主任。1984年到1985年,他到四川大學進修碩士生課程。1985年回校后兼任1984級班主任。1986年6月,被任命為中文系黨支部副書記。1987年晉升為講師。1992年到1993年,他到復旦大學訪學,修習博士生課程。林華東開心地告訴我,他1993年晉升副教授、1999年晉升教授都是以科研要求更高、增加面試環節但不占學校職數的“破格”條件參評的。他成為文革后畢業在泉州師專工作的教師中晉升教授第一人。當時學校已有的一個教授是廈大1966年的碩士生,屬于文革前畢業的。要在知識分子成堆的地方成為一名教授,那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嗎?不容易,得有硬件支撐。這硬件就是你的學術成果。據林華東介紹,閩南方言保留很多古漢語的特征,而早期的日語詞匯因為大量從古漢語中借用也保留了許多漢音和唐音。所以,他研究閩南方言的成果很受日本學者的歡迎,系列論文在日本的全國性刊物《中國語研究》和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文通訊》上發表;與此同時,他在國內的《中國語文》《方言》《古漢語研究》等全國性刊物也發表多篇論文。這些論文成為他晉升教授的代表作。他走了一條同時在國內和國外及境外高等級刊物發表論文的學術路子。這是一條很不容易走的路,但他走出來了。

      話說回來,由于林華東平時工作嘔心瀝血,踏實肯干,又積累了很豐富的高等教育管理經驗,其為人為學不但很受師生歡迎,也很受領導的重視。當時的老校長陳世興教授就對他呵護有加。1996年2月,經中共泉州市委批準,他被任命為校黨委委員、校長助理。1998年12月學校與泉州教育學院、泉州師范學校合并,他被任命為副校長、黨委委員。2003年他獲聘福建師大碩士生導師,2008年獲聘福建師大博士生導師。2010年,經福建省人社局審批,晉升為二級教授。

      林華東長期研究漢語言文字,對本土方言——閩南話尤感興趣。自1982年開始,他就把閩南方言納入學術研究的視野,2008年出版的《泉州方言研究》是他方言研究成果的代表作。林華東說,從閩南方言形成與演變的研究,到閩南族群文化和泉州海絲文化的研究,是他的一個華麗轉型。2009年,他以海西專項課題為依托,在校內跨學科、跨專業組織六個團隊40多人,集體探索閩南文化和海絲文化。他帶領團隊把閩南文化的研究成果推向全國,在《光明日報》《人民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等部級報刊刊發論文17篇,出版專著14部,在其他專業刊物發表論文200多篇。團隊成員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先后有8人晉升教授。泉州師院的閩南文化研究因此產生了巨大影響。201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將閩南文化研究基地落戶師院,2014年臺盟中央也將閩南文化交流研究基地落戶師院。這種感人的蝴蝶效應,無不浸透著林華東畢生的精力和智慧。林華東說,他在閩南文化和方言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后,社會各界經常邀請他做學術報告。他先后應新加坡安溪會館、臺灣成功大學、福建省臺盟、福建省臺聯、福建師大、華僑大學、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泉州市委黨校、泉州市非遺保護中心、泉州市關工委、泉州老年大學及鯉城、豐澤、洛江、泉港、石獅、惠安、南安、安溪、德化等縣市區黨委宣傳部和黨校及社科聯、刺桐講壇、清溪講壇、溫陵講壇等單位的邀請,開講閩南文化、閩南方言、海絲文化等講座上百場,得到聽眾的一致好評,與許多社會人士結交為朋友。

      在林華東身上,我們發現,他是一個勇于探索善于創新的高等教育管理人才。2000年,學校升格為本科高校。如何辦好一所合格的大學,并在多年后能通過教育部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對分管教學的校領導林華東來說是一大考驗。林華東幾乎全力以赴,探索地方性本科高校教育教學改革之路。他把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和地方性高校專升本蝶變的實踐結合起來,一邊撰寫地方性本科高校教育教學改革探索系列文章,一邊將這些理論研究轉化為教育管理實踐,先后實施了本科生導師制、攀巖計劃、學科建設計劃、數字校園建設計劃、質量體系建構計劃、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計劃、四四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計劃等。在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師院以超前方式率先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在高校界獲得廣泛關注。林華東作為具體實踐者,多次受教育廳邀請為新辦本科高校校領導做辦學經驗報告。還應邀為廈門理工學院、莆田學院、龍巖學院、泉州信息工程學院等高校開過講座。

      林華東是領導,更是一名受人尊敬的學者。他撰寫的100多篇論文先后在《光明日報》《人民日報》《中國語文》《語言文字應用》《方言》《中國語研究》(日本)等重量級報刊發表,出版專著和主編論著(教材)24部。其代表作主要有:《泉州方言文化》(1998年福建人民出版社)、《滲透與交融》(1999年電子科技出版社)、《泉州方言研究》(2008年廈大出版社)、《趨勢與策略》(2008年廈大出版社)、《閩南文化:閩南族群的精神家園》(2013年廈大出版社)、《泉州學概論》(合著,2022年廈大出版社)。他先后10次獲福建省和泉州市社科優秀成果一、二、三等獎,2次獲得福建省教學成果一等獎。自2009年開始,每年都在《光明日報·理論版》發表一至兩篇閩南文化研究的文章,前后共7篇。此外,還在《人民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發表閩南文化研究論文4篇。他認為這是最精彩的,因為影響力大。2021年7月,林華東應邀為《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特刊》(由《福建日報》主編)撰寫了《宋元泉州:光明之城向海生》,為泉州入列世遺增添了些許色彩。

      林華東說,他這輩子最值得回味的是,把閩南方言的歷史形成率先放到閩南族群的歷史形成和古代雅言通語發展的大環境中探索,提出的獨到見解在學界引起較大反響;他把閩南文化的研究成果率先推向全國,在閩南廈漳泉產生了明顯的影響;他把提煉的閩南文化的核心精神和宋元刺桐海洋文明模式率先展示給世人,這些觀點正在被社會所接受;他還把百年來學者們對泉州歷史文化的研究成果整合到泉州學學科框架中,牽頭撰寫《泉州學概論》,此舉已經開始獲得呼應。在高等教育領域,他把地方性本科高校定位在應用型高校的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得到廈門大學資深教授潘懋元的充分肯定。

      要說林華東的聲望,那只需看看他的社會兼職。他先后擔任過中國語言學會理事,福建省語言學會、福建省辭書學會、福建省美學學會、福建省修辭學會副會長,福建省茶產業研究會第二任會長,福建省第七屆教育學會常務理事。他是教育部本科高校審核評估專家,教育部人才評審專家,國家社科基金評審專家,教育廳本科專業建設評審專家、福建省語言文字規范化評估專家,福建省高校高級職稱評委和福建省特級教師評委。

      林華東是泉州市勞動模范、福建省高校教學名師、教育部曾憲梓高校教師獎獲得者、全國語言文字先進工作者和全國優秀社會科學普及專家。在鮮花和掌聲中,林華東的座右銘是:做人,堅守竹之虛懷,柏之堅韌,橋亭之通達。做事,能夠瀏覽群書,拓寬視野;文史哲教,跨界交融。以平常心獲得榮譽,以公認成果收獲獎勵。


三、老驥伏櫪情未已


      回過頭來,我們再來說說林華東退休之后的生活軌跡。

      2015年12月,林華東正式卸任泉州師范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職務。隨后應聘到泉州海洋學院擔任三年的校長兼黨委書記,2018年底宣告正式離開高校管理崗位。但是,他不因年齡的退休而終止學術探索,還一直在泉州師院擔任《泉州師范學院學報》主編;2016年被聘為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榮譽指導;主持臺盟中央閩南文化交流研究基地課題至今已完成7項;牽頭合著并于2022年1月出版了《泉州學概論》。2017年受聘泉州師院關工委執行主任。2022年7月,經組織同意,他當選泉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協會會長。

      林華東閑暇之余,也常回家看看,回味小時候在家鄉的感受,與兒時玩伴聊聊天,與過去的耕山隊員敘敘舊。因此,他一回家,沿路常有鄉親親切地與之打招呼,他覺得回家的感覺真好!他還致力于關注家鄉的建設和鄉村振興。林華東的家鄉在深山老林,一直比較貧困。早在2016年,他就受村黨支部的囑托,上下呼吁,終于促使進德村列入泉州市貧困村行列,得到一筆脫貧解困經費,同時還獲得安溪縣財政支持的環村道路建設專項資金、泉州市革命老區村建設專項資金、小學運動場改造專項經費。在助力鄉村振興方面,林華東貢獻了綿薄之力。不僅如此,他還盡其所能,帶頭為家鄉小學、藍田中學和長坑中學建設捐資助學;他還積極撰寫《鄉路華年——我的藍田初中生活》《抹不去的記憶——懷念母校長坑中學》(均刊于《泉州文學》)、《長安山:見證我的成長與成熟》(刊于《福建師大校報》)以求學記憶記錄往事。

       林華東告訴我,人老了總愛回憶曾經的風風雨雨。2022年4月,他填有一詞,囑我附于文末。詞曰:

      望海潮

      回眸

      橋亭游子,經霜歷雪,慣于砥礪風沙。

      巡瞰世情,潛游學海,追尋絕頂瓊華。

      使命為黌佳。

      引航立船首,踏浪如驊。

      著作求新,傳道解惑亦清嘉。

      從來病樹難椏。

      早殘枝弱體,凋葉枯芽。

      頑疾未消,新疴又起,何曾見得端涯。

      誰曉吾身家?

      最是欣慰處,天賜靈葩。

      無論酸甜苦辣,且飲一杯茶!

      好一個“無論酸甜苦辣,且飲一杯茶!”足見林華東如何笑對人生。他的樂觀、向上、率真的本性躍然紙上。

      采訪結束后,筆者問他對故鄉有什么期待?他不假思索快人快語地說,希望家鄉新一代都能走出深山看世界,各類人才輩出;希望鄉親們能以各自能力反哺家鄉建設,助力家鄉進一步騰飛。

      他說的這番話特別讓我感動。臨別,我在心里說,從大山走出的教授林華東,您是箭竹人的驕傲,更是大山的好兒郎,大山的脊梁!

      附,作者蘇天才,安溪縣湖頭鎮溪美村人。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有長篇小說《最后一個撤走》、《兵妹》、《鏡框上的血痕》,長篇報告文學《滴血的紅豆杉》、《逃也枉然》、《生命至上》等,其中《滴血的紅豆杉》獲恒光杯全國公安文學大獎賽文藝獎、《鏡框上的血痕》獲公安部第十三屆金盾文學獎。《最后一個撤走》、《兵妹》、《滴血的紅豆杉》均獲得泉州市政府刺桐文藝獎二三等獎。

新聞來源:財富海西雜志社

責任編輯:蘇水良

加入日期:2024-01-29 12:13:46

CFHXZZS?? 財富海西茗茶?? 書識蘇識?? 香宵玉竅?? 福苑社?? 蘇福水清良茶?

財富海西?版權所有? ?E-mail:33958373@qq.com?

Copyright ? 2019 財富海西 All Rights Reserved

閩ICP備19004783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网站a片免费 | 女人一级黄色片 | 国产欧美日韩A片免费软件 四虎影视免费 | 亚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gaysexchina男同menxnxx | 免费爱爱视频网址 | 免费看荫蒂添的好舒服视频 | 国产美女视频国产视视频 | 久久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视频 |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 | 青青小草AV一区二区三区 | 2019一級特黃色毛片免費看 | 午夜免费啪视频在线体验区 | 三年片在线观看大全国语 | 日本丶国产丶欧美色综合 |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专区 | 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 |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一区二区 |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超碰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 欧美a级v片在线观看 |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制服 | 3P人妻少妇对白精彩视频 | 欧美精品久久96人妻无码 | 免费人成网视频在线观看 | 精品人妻无码视频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址 | 夜夜骑日日射 | 国产chinasex对白videos麻豆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成人 | 天天干天天爽天天射 | 我妈妈的朋友在线 | 久久99久久99精品中文字幕 | 成人精品综合免费视频 | 色播影院性播影院私人影院 | 91国语精品 | 裸体美女扒开尿口 | 特级毛片爽WWW免费版 | 大雞巴亂倫有声小说 |